优秀新媒体导航-媒帮派

  • 站内
  • 图片
  • 动图
  • 视频
  • 图标
  • 头条
  • 百度
  • 知乎
  • 图片
  • 优质图库
  • 高清图
  • 高清图
  • 透明背景
  • 昵图
  • 图虫创意
  • 六图网
  • 素材公社
  • 站酷海洛
  • 闪萌
  • B7
  • 逗比表情
  • soogif
  • IconFont
  • easyicon
  • 创客贴
  • fotor
  • MAKA
  • 稿定设计
  • 叮当设计
  • 百度
  • 360搜索
  • 搜狗
  • Yandex
  • 谷歌
  • 微软PPT
  • 设计铺
  • 第1PPT
  • 优品PPT
  • 谷歌
  • 360翻译
  • 有道
  • 微软
  • 企业
  • 合同模板
更多

网信办最严新规来袭,新媒体人如何避雷?

原标题:网信办最严新规来袭,新媒体人如何避雷?

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了《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自2020年3月1日起施行。

媒介匣发现,其中不少规定与新媒体息息相关,那对于身在其中的新媒体人来说,应该如何避过雷区?我们为大家梳理了一些重点。

1、内容创作方面

根据第二章第七条所示,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应当采取措施,防范和抵制制作、复制、发布含有下列内容的不良信息:

1.使用夸张标题,内容与标题严重不符的;

2.炒作绯闻、丑闻、劣迹等的;

3.不当评述自然灾害、重大事故等灾难的;

4.带有性暗示、性挑逗等易使人产生性联想的;

5.展现血腥、惊悚、残忍等致人身心不适的;

6.煽动人群歧视、地域歧视等的;

7.宣扬低俗、庸俗、媚俗内容的;

8.可能引发未成年人模仿不安全行为和违反社会公德行为、诱导未成年人不良嗜好等的;

9.其他对网络生态造成不良影响的内容。

对于内容创作者来说,每一次新规出炉都意味着对自身内容的检视,尤其需要注意选题在大方向上是不能出现错误的,不该碰的东西坚决不能去碰;在标题方面,很多人为了吸引眼球,不惜夸大,还有写大尺度毁三观的标题,这样绝对是不行的,被检测到,会直接面临封号的危险。

虽然新规仍未施行,但对内容生态的整顿却从未停止。

2020年1月9日,“白**研究中心”“小**大腿”“发现**生活”“**生活夜千花”4个微信公众号为博眼球、蹭流量,发布低俗庸俗内容,人为制造所谓八卦热点,使用不堪入目的露骨字眼并配发低俗图片,严重破坏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被上海市网信办依法处理。

“长宁区**官微”“**老乡”2个微信公众号存在假冒官方机构、传播不实信息等问题,严重误导社会公众被依法处理。

2020年1月,“易*之家”“第一纹身”“*特产”“梦在**”等52家网站,传播大量低俗色情、赌博、非法博彩等信息,严重扰乱互联网信息传播秩序,破坏网络生态,违反了《网络安全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被依法关闭。

“*县周边事”“家乡在**”等2个微信公众号利用“标题党”蹭热度、刷流量,传播色情低俗内容,恶意营销,扰乱视听,影响恶劣,被依法关闭。

以上这些案例只是看得见的一小部分,针对各类违规内容,除了微信公众号外,其他平台也开展了相应的内容整顿。

网信办最严新规来袭,新媒体人如何避雷?

新规关于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这九条规定几乎已经把新媒体可能违规的内容范围都涵盖了,“标题党”、低俗、炒作绯闻等新媒体人已经很熟悉。值得注意的是,如今疫情之下,“不当评述自然灾害、重大事故等灾难”这一条尤其重要,不然删文封号这类的处理只会迟到不会缺席。

2、谣言,止于智者

根据第四章第二十一条规定:

网络信息内容服务使用者和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网络信息内容服务平台不得利用网络和相关信息技术实施

侮辱、诽谤、威胁、散布谣言以及侵犯他人隐私等违法行为,损害他人合法权益。

近段时间,疫情无疑是现在人们最为关注的话题。但有关疫情的信息形形色色,其中夹杂着许多不实的传言,用谣言满天飞形容都不为过。

微信安全中心发布公告,将对散布疫情谣言的账号进行限期或永久封禁处理。

2月5日,国家网信办近日指导有关地方网信办,依法查处“皮皮搞笑”、百度、“网易财经”等违法违规网站平台及账号。

由此可见,“造谣一时爽,封号泪汪汪”。国家组织了很大的力度来净化网络,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在保护好自己的同时,也管好自己,绝对做到不传播谣言。

3流量造假已成“毒瘤”

根据根据第四章第二十四条:

网络信息内容服务使用者和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网络信息内容服务平台不得通过人工方式或者技术手段

实施流量造假、流量劫持以及虚假注册账号、非法交易账号、操纵用户账号等行为,破坏网络生态秩序。

2019年5月份,北京互联网法院判结了全国首例“暗刷流量案”之后;10月份,一篇直指某微博大V账号暗刷流量的文章引起广泛关注,“300万播放量,0转化”的荒唐反差,使流量造假这个话题再次进入到人们的关注视线之中。

而造成这一乱象的原因,是对流量的过分追求。

流量意味着生意,线下店争抢中心地段就是为了人流,而线上的生意更是疯狂导流。然而在当下的大环境下,流量越来越贵,经营流量就有利可图,自然催生出了流量造假这个行业毒瘤。

网信办最严新规来袭,新媒体人如何避雷?

根据腾讯安全方面监测统计,有流量作弊行为的KOL,在以接广告为生的KOL群体中占了13%。这个数字在头部KOL群体中只增不减。以业内某知名自媒体榜单平台为例,该平台评选出的总榜TOP500的KOL账号中,经腾讯安全方面验证,有300多个账号有(过)刷量作弊行为。

这就意味着,每10个头部KOL账号中,有将近7个是注水KOL。

虽然刷量在行业内,早已不是什么神秘的事情,但相关部门打击虚假流量的行动一直在路上。这不仅是为了数据本身,更是为了推动在大数据基础上实行产业运营的互联网经济健康发展。

有用(1)

分类:运营

文章来源于搜狐。原文链接请点击这里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作者或来源不同意请直接联系小编删除。
本文地址:/article/.html

评论

本类热门

wechat

媒帮派

可直接搜工具的公众号

微信号:MeiBP_com

行业交流群

新媒体工具交流群

同行精英交流